主页
分类
首页 > 现代都市

[棋魂]如果的事 作者:是是非非是非(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原著向 少年漫

  除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棋艺之外,这里对于每一位棋士来说还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与日本、韩国的棋院不同,中国棋院才刚建成没几年,它可以说是借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东风建立起来的。
  1984年,中日双方合作主办了NEC中日围棋擂台赛。比赛开始前日本的《围棋俱乐部》和中国的《新体育》杂志都以问卷形式请读者预测中日围棋擂台赛。结果无论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读者,80%以上的人都认为是日方获胜。
  会出现这一情况也是无可奈何的。
  虽然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现实原因,中国围棋也随之逐渐衰落,日本的围棋于是就后来居上了。
  那时候中国与日本围棋水平的差距有多大呢?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虽然中日尚未恢复邦交,但在爱好围棋的陈毅元帅与日本著名政界人士松村谦三先生的共同倡议下,1960年中日开始进行围棋友好交流。只不过,前几次的交流都是以中方全军覆没收场。直到1983年,虽然棋艺有所提升,但在中日交流赛上,中方只取得了25胜31负的成绩,依然是输多赢少的局面。
  因此,比赛最初中国棋手不被看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届NEC中日围棋擂台赛是中国队摘得桂冠。
  这一结果让日本围棋界大为震惊。要知道,在之前的数次中日围棋友谊赛上,中国棋手无一不是以惨败收场的,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棋手的棋艺竟能有如此的提高!
  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方原本只打算办一届的,结果这一输,擂台赛是无论如何要继续办下去了,为的是在下一届比赛中一雪前耻。然而,第二届和第三届的擂台赛上,即使险象环生,最终获胜的依然是中国队。
  至此中国已获得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三连胜,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在围棋领域为国家建功立业了。
  由于中国尚无棋院,自中日围棋擂台赛激战以来,成立中国棋院的呼声就不断地高涨,再加上方毅、张劲夫等老先生的推动,国家终于决定建立中国棋院。
  1988年,国家拨款1800余万元并开始破土动工,经历了三年的漫长时光,1991年秋天,中国棋院终于建成了。
  棋院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中国也具有了棋艺事业的专门场所,它也是中国围棋终于摆脱落后挨打地位的象征。
  时隔多年,擂台赛的号角再次吹响了。
  在共同的战斗面前,中国的围棋高手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显示出空前的凝聚力和高涨的士气,大家献计献策,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打倒sai。
  现在是午休时间,棋院的训练室里却依然有不少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家差不多是分为两组围在一起的,而被围在中间的正是本届农心杯中国队的主将王星和副将华松力。
  原来,棋院的队友们正在对他们进行名为“加压”的训练。
  何为加压训练呢?
  加压训练,这个词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简单理解了,在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具体实施我们就以副将华松力这边的情况为例好了。
  只见华松力和几位棋手分坐在棋盘的两侧,这也就表明本次比赛华松力为一方,几棋手为另一方。在比赛过程中,每当华松力下出一手棋之后,几位棋手就会进行商讨,共同研究出最恰当的着法,然后将棋子放在讨论好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这局棋华松力的对手不是一个人,他要面对的是凝聚着众人围棋智慧的团体。
  这样的对手才是最难应对的。
  因为,围棋是两个人下的,出错越少的一方就越有获胜的可能。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管再怎么小心谨慎,在比赛的过程中总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判断失误的状况,但在加压训练的情况下,对手出现失误的可能姓会大大降低。
  因为加压训练的对手在想出对策后会有不同的人从多个方面对这一手棋进行观察思考,他们会权衡众多的应法,然后从中选处最恰当的一手。
  因此这个比赛是很能磨砺人的棋艺和意志的。毕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有坚韧的意志,不能因为对手的过于强大而心生怯意,还要有极强的运算能力,在棋子落下的同时能迅速准确地推算出对手的目的,找出对方的破绽,并准确地进行反击。
  农心杯第二阶段结束后,在开过擂台赛检讨会,一起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之后,王星和华松力就开始了类似这般的特训。
  虽然第三阶段的首日是韩国队率先进行挑战,目前也还不清楚到时候会派谁上场,不过即使派出的是主将徐彰元,也不能肯定他一定能拦住sai连胜的势头。而且一旦主将落败的话,剩下的选手就更没有争胜得可能了。
  因此,韩国很有可能先派出至少一名棋手去试探或者说去消耗sai的精力,为之后比赛的胜出增添筹码。
  既然只是消耗战,那么势必无法成功将sai拦截,所以,王星他们一定会与sai进行正面交锋。
  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使第三阶段首场比赛的胜负尚不可知,他们就进入了全力备战之中。
  首先就是研究sai的棋谱了。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王星他们现在很庆幸sai的活动场所都固定在网路上,围棋之神的网站上又恰好有sai的棋迷们整理好的棋谱,所以想要收集sai的棋谱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sai是像日本大部分职业棋士那般大多时候只活跃于国内围棋比赛中的话,那就难办了。
  日本有许许多多的围棋大赛,而且这些围棋赛大都是新闻单位尤其是报社举办的,东京的几大报纸都办有自己的围棋大赛:如《读卖新闻》举办的“棋圣战”,《朝日新闻》办的“名人战”,《每日新闻》的“本因坊战”,等等。
  虽然有如此多的比赛,然而日本的报纸却只刊登自己办的围棋赛的消息和棋谱,对于其他比赛要么不报,要么顶多只有一条简讯而已。这样一来传播渠道就显得狭窄许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在日本刊载棋谱是专利,别的报纸不好问津。
  棋谱的整理工作杨海主动揽过去了,毕竟在计算机领域他比其他人要擅长得多的多。
  除了尽可能多地搜集棋谱之外,他还初步分析了sai的下棋规律。比如sai特别喜欢以秀策流开局,如果是由他执黑先行的话,第一手他几乎都是下右上角小目。
  棋谚中有“金角银边草包肚”的说法,所以棋手们起手大都是先占角侵边,很少有先在中央打主意的,sai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许多常用定式也都与小目有关,如小飞、尖等。
  sai的棋谱整理好之后,王星和华松力两人就开始下功夫研究sai的棋了。
  尽管两个人的家就在棋院附近,不过,为了不受纷扰地专心准备,他们两人就又住进了棋院。
  当然,棋院对于两个人也是一路的开绿灯,比如两人都是单独使用一个房间,房间内配备有棋盘和电脑等物品,训练方面担任教练的李老师将高段棋士分成两组全力配合他们的备战,为了缓解压力棋院还在地下室开设了能够打乒乓球或是唱歌的放松场所,等等。
  不过,赛前的这段时间单是用来钻研棋艺还显得有些紧张,他们连休息都顾不上,更不用说去放松心情了。
  由于sai不仅极其熟悉过去的定式,对于新内容他现在也掌握得很熟练,因此,要想打败sai就只有创造出新的定式了。
  在研究棋谱的同时,两个人会在心里不停思考着常规应法之外的应对办法。一旦想出什么棋着来,他们就会立即在棋盘上摆一摆,仔细地权衡利弊。白天的时间不够了,他们就利用晚上,有时候甚至半夜已经睡下,忽然想到一个变化他们就会又爬起来在棋盘上反复摆。
  每一个在头脑里闪现出的想法,他们都会摆出成百上千个变化来,以确保计策的万无一失。
  有时候他们还会请队友模仿sai的棋风与自己对局,进行接近实战需要的训练。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最近忙碌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周末结束前会努力码出三章内容的,嗯!
 
第113章 被狙击的sai
  既然是“知己知彼”,那么在研究sai的棋谱并制定对策的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强化训练,做到“知己”。
  那么,王星和华松力的围棋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呢?
  答案是——布局。
  其实不单单是他们两个,不少中国棋手也都不怎么擅长布局。这或许可以归结为历史原因了。
  毋庸置疑,围棋是源于中国的。自尧舜时代起,围棋历代相传,到了清初康乾年间棋艺达到高峰,国手迭出,留下名谱甚多。后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棋运随同国运一起衰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日围棋友谊赛上的惨败让中国热心围棋的人士们清楚认识到了中日围棋的差距,痛定思痛,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奋起直追,中国围棋总算追赶上来了。
  只不过,虽然棋手的进步速度很快,但在布局方面却存在有不小的缺陷。尽管围棋布局在秀行先生的帮助下进步了很多,但棋手们在这方面依然很是薄弱,国际赛事上每每棋未到中盘,就已感形势拘紧,几乎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有几局棋就是输在了布局上。
  秀行先生的全名为藤泽秀行,是日本棋院的棋士。
  秀行先生在日本棋坛的成就极为辉煌,他曾连获日本最大的职业围棋赛“棋圣战”六届冠军,获名誉棋圣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坚持围棋没有国界,没有门第等级观念,并身体力行之的围棋大师。
  秀行先生不仅在其国内召集一大批年轻棋手在一起进行棋道钻研,从1981年至今,他还先后11次率日本优秀青少年棋手自费组成“秀行军团”到中国访问,与中国棋手切磋棋艺。
  他对两国棋手的教诲一视同仁,对待中国年轻棋手他也是寄予厚望,一腔热诚,有时甚至毫不客气。比如当他从对局中感到某位棋手修行有所懈怠之时,他就会直言不讳地指出:“你最近的进步不大啊!要用功啊!”在首次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他甚至还指导中国队的棋手如何对付自己国家的棋手……●﹏●
  有人劝他还是有所保留为好,他却回答说:“我不以为棋艺是如此狭隘的东西。”
  正是有了秀行先生毫无保留的教授,中国围棋进步得更加迅速,因此中国棋手们一直很尊敬修行先生,把他当作自己的一位既慈祥又严格的老师。
  现在距离比赛的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没可能攻破这一薄弱环节的,因此他们将强化的重点放在了前四五十手的布局上。
  于是在赛前的这段时间里,王星和华松力两人在棋院众人的帮助下一边钻研sai的棋谱一边研究布局,紧张而又有序地为农心杯第三阶段的比赛准备着。
  与中国队相同,韩国队的几名成员也在全力备战中。
  这座位于汉城市区的五层小楼就是韩国棋院。
  训练室内,除了徐彰元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年轻的棋手也在下棋。每个人都专注地盯着自己面前的棋盘,除了清脆的落子声,这里没有别的声响,衬着窗明几净的环境,独有一种棋院的氛围。
  韩国的一些著名棋手如徐彰元等都到日本棋院学过棋,因此对于日本的围棋名手如秀策、道策、丈和等人他们并不陌生,由于经常学习这些人的棋谱,对这些围棋名手他们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熟知的。
  其实根据中国古籍的记载,隋唐以前,围棋大约是先传入韩国而后传到日本的。
  唐代所称的新罗国,就在现韩国东部。当时新罗的一位围棋大师朴球到中国唐王朝担任了“棋待诏”这一棋界的最高官职,其职责大约是在宫廷和朝野中教授围棋,以及陪皇帝和王公大臣们下棋等。
  唐诗中就有一首张乔写的五言律诗《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记载了这件事。诗中写道:“海东谁敌手?归去道应孤。阙下传新势,船中覆旧图。穷荒回日月,积水载寰区。故国多年别,桑田复在无?”
  由此可见,唐朝的时候就有韩国人到中国教授围棋了。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围棋在当时中韩两国盛行的端倪。
上一篇:朋友圈有个富二代 作者:春饼卷阿宝/nn黎
下一篇:[棋魂]如果的事 作者:是是非非是非(上)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