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首页 > 古代架空

东宫难为+番外 作者:浮生闲散(上)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宫廷侯爵 因缘邂逅 近水楼台 天作之和

 
    见李承勋还在犹豫,云阳便转而对小高说道:“去准备纸笔,依刚刚所言写下。再将殿下的帅印取来。”
 
    小高本来就出身士族,写的一手好字。纸墨备好后,迅速依刚刚所言写下一纸约定。
 
    此时派去取帅印的人也已经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帅印取来,云阳握着李承勋的手,将他拉到书案边,语重心长的说道:“阿勋,莫要再犹豫了。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还有千万百姓。”
 
    李承勋抿嘴,咬了咬下唇,双手发颤的拿起帅印,漆金的帅印此刻似乎有千斤之重,李承勋转头看了一眼云阳,之后,将帅印盖了上去。
 
    裴罗此时还在床上坐着,见此情形,一条眉毛微微挑起,云阳此时一只手仍牵着李承勋,另一只手拿起盟约书,走到裴罗榻前,递给他:“裴罗,这样够了吗?”
 
    裴罗扫了一眼盟约,而后低头看着李承勋和云阳交握的手,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云阳,你与太子殿下的关系,真是好到让人嫉妒。”
 
    ……
 
    裴罗最后那番话虽然说得阴阳怪气,但最终还是对盟约没有什么意见。
 
    约定既然已经达成,裴罗便命人便整顿人马,当日下午便又恢复了平常的行军速度,继续赶往泽州。
 
    李承勋自订约之后一直未再说话,直到大军悉数出了上党地界,他在马上,回头看着身后的人马,才重重的叹了口气。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弊”,这是裴后让李承勋背的第一篇《太宗实录》,一字一句,让李承勋逐字抄录,时刻警醒。可是如今,他却签下了这等屈辱的盟约。
 
    该如何去与裴后解释,又如何在收复洛阳之后面对洛阳的百姓?转眼已快至太行山下,险关重寨连亘数百里,前路艰辛漫漫,亦如这条储君之路。
 
    章四十二
 
    太行道南起沁阳,北至晋城,崇山峻岭间,羊肠小道,蜿蜒盘绕,关隘林立。其中天井关更是天下名关,位于太行山最南部,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自古是南控中原、北扼太行的要冲,亦是通往河南道沁阳的关隘。古人云之“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
 
    永宁八年的五月初七,唐军破太行山绝顶横望隘,五月初九陷小口隘;之后顺势攻下碗子城与羊肠坂,天井关一线所辖重要关隘悉数被拿下,五月十四,唐军出太行,进攻沁阳。
 
    与此同时,马璘自绛州与潼关守将封常清合兵,收复陕县,之后又收复平陆、渑池,七万军队陈兵新安县城外。过新安县往东,便是东都洛阳。
 
    永宁八年五月二十一,唐军攻破沁阳,南下渡过黄河,兵至偃师。复三日,偃师城破。
 
    此时,马璘的朔方军已经攻下新安,其中三万大军北上,攻克孟津,至此,洛阳东西北三方已被唐军包围。
 
    永宁八年的五月二十七,三军从三路一同进攻洛阳。裴罗率领回纥突骑迂回到叛军营左,高张旗帜,左右呼应,攻克叛军壁垒,杀敌数万。
 
    杜预早已得了消息,命手下安思远亲率五万精骑来援,双方决战于洛阳城外,杀伤甚重。
 
    小高率领五百射手飞矢如雨,叛军不得前进,死伤甚多。之后,云阳匹马单骑冲入敌阵,夺敌两盾,敌军纷纷后退。马璘紧随其后振臂高呼:“成败在此一举!”,唐军士气大振,趁势冲锋,叛军溃败,降者三万余。
 
    安思远不得不转战石榴园,老子祠,云阳率军紧追不舍,又大败安思远,叛军死伤遍野,尸填山谷,东都洛阳遂顺利收复。
 
    洛阳既复,回纥打算如约,进城纵兵抢掠,李承勋不顾太子、元帅之尊,下马拜于裴罗马前道:“今始得东京,若邃俘掠,则河南道诸城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愿收复河南乃如约。”
 
    裴罗思索之后,便带人从城南绕过,扎营于洛水之东,第二日,便又与云阳的五万军队往东乘胜追击。
 
    李承勋暂时留在洛阳,安抚城中百姓与降将。攻下洛阳之后,投降叛军与接收伪职的原唐朝官员约有三百余人,李承勋命人仔细清点盘查,凡素服请罪,又无大过者,皆以睿宗皇帝的名义全部释放,送归长安。
 
    此举传至叛军耳中,很多投降的原唐朝官员和将领亦有意打算归顺朝廷,杜预所控制的河南河北两道更加军心不稳。
 
    六月初二,洛阳光复的消息传至长安,同时李承勋尚在人世的消息也由裴后告知了睿宗皇帝。
 
    自杜预叛乱一年多后,洛阳终于失而复得。
 
    睿宗皇帝久卧病榻,听此消息大喜,命裴后扶自己去紫宸殿。亲自询问了自洛阳而来的信使,再三确认之后,眼眶不禁湿润,转身握住裴后的手,双眼发红的说道:“皇后,若不是你与太子力挽狂澜,江山社稷怕是真的要毁于朕的手中。”
 
    没有丝毫怪罪李承勋隐瞒之事。
 
    裴后听后依旧是笑的温婉,未如睿宗皇帝般欣喜万分,而是忽然跪在地上道:“如今圣上龙体安好,臣妾不应再久居紫宸殿,请圣上恩准臣妾辞去监国一职。”
 
    睿宗皇帝听后,收起笑容,问道:“皇后你这些日子,处置国事妥当尽职,为何总是要向朕请辞监国一事。”
 
    裴后答道:“当日臣妾受命于危难,如今危难之势已解,臣妾不应再居监国之位。前有武后,韦后之鉴,瓜田李下,惹人非议,也是让圣上为难。”
 
    睿宗皇帝听后,忙扶起裴后道:“皇后你实在太过小心,有朕在此,谁敢非议。”
 
    裴后却久跪不起:“臣妾入宫二十多载,一直小心谨慎,却还是遭来横祸。如今高居监国之位,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臣妾一介女流,愿于危难之时扶助圣上,但如今当是还政于圣上之时,请皇上恩准。”
 
    “皇后你……”皇帝见她如此固执,知道若是不答应,她必定不会起来。
 
    听了裴后这番话,睿宗皇帝心中又是感动又是内疚。
 
    便自以为裴后是因冷宫一事已磨去了锐气,才事事小心谨慎,事事为皇帝着想,心中甚是满意。这些日子,也却有人常在皇帝耳边说裴后在朝中手段如何,俨然是第二个武后,恐怕又要给李唐王室带来祸事。皇帝心有余悸,但却不便明察。如今听了裴后一番话,又见她如此坚决请辞了监国之位,心中的顾虑已是打消,自认为裴后如他所见,是贤良温婉,以夫为天的女人。
 
    “既是如此,朕也不为难你。”睿宗皇帝顿了顿,“皇后,你可以起来了吧!”
 
    ……
 
    裴后还政皇帝,重回大明宫宣徽殿,深居简出,焚香诵经,再不过问朝中之事。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称赞不已,睿宗皇帝又赏赐大量珠宝金帛给她,裴后收下后,禀明了皇帝,又全部捐入国库,用于战事。
 
    朔方军与回纥军收复郑州,汴州后,俘虏了杜预手下的安思远与田承嗣,送往洛阳。之后往东继续进攻曹宋二州。
 
    待安思远与田承嗣被押解到洛阳后,李承勋刚收到了裴后密信。他依裴后的意思秘密去见了安思远与田承嗣,而后交待些事情,这才命人将安思远,田承嗣押送至长安。
 
    睿宗皇帝听闻杜预手下两大骁将被俘,大喜过望,命人即刻将他们押至东市处死。
 
    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上书睿宗皇帝,言处置叛贼也应依律行事,仔细审问,睿宗皇帝听后以为有理,便将安思远与田承嗣送往大理寺。
 
    然而这一审问果然牵扯出不小的案子,安思远与田承嗣承认,杜预确实与郑家勾结谋反。先是故意打压云炜之,命其戍守朔方。而后在河南道安置杜预与郑氏的心腹,表面故作不合,实则暗地里狼狈为女干。
 
    河南河北在一月之内沦陷,也是因郑氏在暗中匡扶。而后逼迫太子出潼关,陷害卢崇祚,白益鸿。郑氏与杜预本已约定好元日打开潼关,迎杜预入关,结果齐王突然带兵宫变,才使得计划没有成功。
 
    睿宗皇帝看了这两人的供述,心中已是大怒,却依旧将信将疑,又亲自去牢中审问。
 
    睿宗皇帝亲自审问,安思远依旧是那番话。待审问快结束,安思远忽然对睿宗皇帝说道:“陛下,罪臣还有一事未禀明圣上。”
 
    睿宗皇帝此时已经没有耐性,道:“有什么事说。”
 
    安思远故意看了看四周的大理寺少卿、起居舍人与其他内侍,欲言又止,犹豫片刻,才说道:“此事,事关皇家颜面,还请圣上摈退闲杂人等。”
 
    皇帝的亲信大宦官刘子隆翘起兰花指骂道:“你这个罪臣好大的胆子,有什么还不速速交待。”
 
    安思远不理会刘子隆的话,看向皇帝,小声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郑贵妃与彭王……”
 
    虽然郑贵妃已死,但这些日子皇帝依旧时常怀念梦到郑贵妃,对她的爱意可见一般。
 
    从前郑贵妃活着的时候,睿宗皇帝明知郑家为非作歹,也不忍责怪。如今听了郑家谋反之事,想起郑贵妃,依旧是不愿相信,才特意来亲自审问一番。
 
    郑氏覆灭之后,彭王失踪,睿宗皇帝派人找寻至今未果,如今听了安思远一番话,以为是与彭王下落有关,便说道:“你尽管说,若是所言属实又友大功,大理寺的人在此,可以减轻你的罪过。”
 
    安思远本来便跪在地上,听了睿宗皇帝的话,深呼吸一口气,道:“陛下,其实彭王他,他,他是郑贵妃与杜预这反贼的孽子……”
 
    犹如晴天霹雳,睿宗皇帝身体向后仰去,还好被刘子隆扶住:“你……你……你再说一遍……”
 
    安思远见皇帝的样子,未见恐惧,反而俯身在地上,接着说道:“陛下,罪臣所言句句属实。杜贼与郑贵妃私通多年,罪臣等人皆可证实。且是杜贼亲口与我们说,郑贵妃所生的孩子本是黄发,幸而买通了圣上身边的刘子隆与太医署的刘医正,才没有露馅。”
 
上一篇:东宫难为+番外 作者:浮生闲散(下)
下一篇:孤有话说 作者:楚寒衣青(上)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