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首页 > 古代架空

丹凤朝阳+番外 作者:卫风(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

 
  安妃可是什么也没有。
 
  不会的 。
 
  潮生回想着安妃的相貌、笑容神态。
 
  不会的。
 
  她那么看重这个孩子处处小心翼翼。
 
  不管是男是女,生下来之后她后半生总是有了依靠和寄托。
 
  一定是哪儿弄错了。
 
  蜜月总是过得飞快,快得甚至让人来不及仔细品评其中的甜意。四皇子领到差事了。
 
  苦差事 。
 
  二皇子也领了差,不过是一份闲差,管着丽苑的一众乐伶伎人,把二皇子乐得象老鼠掉进了米缸。皇帝真是英明,知道这个儿子除了喝喝小酒听听小曲儿没什么旁的爱好,索性把丽苑让他管着了。这下二皇子美了乐了,想听曲就听曲想看戏就看戏。他可以坐着听站着听躺着听趴着听到丽苑去听把人叫到府里听甚至带出去游园泛舟听。
 
  三皇子领的是兵部的差事。
 
  这是皇后以及国舅一起争取的结果。
 
  喏,看人家多有眼光。古人也知道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说一千道一万再嫡出正统,名份这东西在有实力的时候那是锦上添花,在没实力的时候那是催命毒药。
 
  所以借着国舅陆达的势,三皇子高调进了兵部。
 
  四皇子呢,皇帝当然不可能给他也安排一个丽苑那种差事。给他的差事也不会比三皇子的更重要。
 
  于是四皇子在工部行走见习。头一件差事就是随侍郎包越去顺河巡督河工。
 
  谁不知道河工是一等一的苦差事啊 。
 
  可是这才领头一个差事四皇子总不能跟他爹说我怕吃苦我不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潮生前些日子还觉得,皇帝很通情达理,给儿子们放婚假,大概是想早点抱上孙子。结果这一下子四皇子得远去几百里之外,不说这一去光在路上来就要耗费不短的时日,工程若不顺八成几个月都回不来。
 
  四皇子妃很是深明大义,对自家相公的正事是大力支持的。消息确定下来之后就开始收拾打点行装。随行的是小顺和小肃还有几个护卫。另外那位包侍郎还有随从和下级小吏。这一行人数不少安全倒是不用担心。
 
  只是这一路的衣食住行和在家中自是不能比了。
 
  衣物要打点那耐穿的实用的,华而不实的不能带。鞋袜内衫这些要多带以备更换。常用药物得带着,什么寒热散啦,化淤丹啦,跌打膏啦,金创药都备了一大包。看那份量不光四皇子一个人够用,就是连同一块儿去的伺候的人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也都够用了。
 
  四皇子这此日子都泡在工部,翻查往年的卷宗账册。毕竟以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块儿,材料、人工、堤、坝、桥都全然陌生。到了那儿倘若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闹笑话事小,误了事就关系重大了。
 
  四皇子妃指挥人打点安排,春墨忧心仲忡。
 
  她好象有种老母鸡的心态,显得比四皇子妃还要放心不下。
 
  但是就算她再忧心,四皇子也不可能带着丫鬟一起走。
 
  笑话,又不是戏说xx默微服私访记里头那样,风流皇帝出门寻花问柳,顺便除暴安良,带着师爷、丫鬟,甚至还有和尚。四皇子这是公差,头顶和旁边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潮生和李姑姑齐心协力,炮制出了一堆能带出门的吃食。
 
  包括潮生拿手的排肉,还有李姑姑脸的花生、飞瓜、各菜干儿、酥鱼,还有炒面、蜜干、饼子,满满当当的装了好些坛子,全是方便即食又便于存储携带的吃食。潮生还细心地在上头都贴上了纸签儿。
 
  小顺一看那此坛子就咋舌了:”姑姑,你们这是打算搬家哪。路上有驿井的哪能没饭吃?”
 
  李姑姑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你懂什么?你才出过几回门哪?出了京城往南去,一路上吃的口味儿不见得合口,赶起路来谁也保证不了中午晚上就一定有地方打尖歇宿。这是有备无患哪。再说了河工上头那一定很苦的,殿下要是住不惯吃不惯,到时候你就现抓瞎吧。”
 
  小顺摸摸头,陪笑说:”是!还是姑姑想的周到。只是这是不是多了点儿?”
 
  潮生也忍不住笑了:“你怎么糊涂了?这又不用你扛着抱着反正有马车全放车上不就行了?”
 
  ” 对对。”小顺嘿嘿笑,“我这不是从来没出过远门儿么。姑姑是经过事儿的人,想得肯定周到。那我就让人收拾搬了去了。”
 
  李姑姑又警告他:”别把坛子颠碎了!下面垫着点儿。还有这是给殿下预备的,不知什么时候才得回来,你可不能尽着偷吃。”
 
  “ 知道,知道!我是那轻重不分的人嘛。”
 
  四皇子临行前一晚,据小满说她好象听见四皇子妃哭了。
 
  潮生并不信:”你听错了吧?你又不是在屋里当差的。”
 
  温氏那个人,看起来就温婉持重,会因为分离就哭吗。
 
  不象。
 
  四皇子还问过潮生:“可有什么想要的?回头顺手帮你捎来。”
 
  潮生受宠若惊忙说不要。
 
  四皇子说:”也好,那到时候再看罢。”
 
  第一百零二章 捎信
 
  四皇子前脚出了门,后脚四皇子妃温氏就传下话来。
 
  主子出门了,家里要严紧门户,各人要本份当差。齐总管也将他们训诫了一通,大意就是谁要不给他面子,他就把谁的皮扒了,这个潮生相信。齐总管木着脸这样说的时候,真让人觉得背上发凉,丝毫不会怀疑他话里的信用度。
 
  四皇子走了第二天,温氏就打发了两个人到小厨房来。两个婆子一个姓秦,是温氏贴身大丫鬟秦荷的婶子。一个姓胡,都是温氏自娘家带来的人。温氏插手小厨房的理由是充分的,她吃惯了秦、胡二人的手艺了。
 
  当然潜一层的意思,入口的东西当然是自己人做的才放心哪。
 
  也许温氏是真的只是想吃自己习惯熟悉的口味。
 
  但是李姑姑可不这么认为,她哼了一声,“瞧着吧,人不可貌相,这位主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呢。”
 
  温氏这是预备在内宅逐步安插上自己的亲信?下一步要排除异己?不得不说,如果是这样,那她选了一个好时机。四皇子不在,她就是最大的。她说什么谁也不能违抗。本来么,小厨房每天的菜单还是要提前交给温氏过目的。就潮生想,大家都是京城人氏,口味应该差异不大。再说李姑姑手艺顶好,温氏吃不惯的可能性不太大。
 
  接着就是外院的采买上头,温氏也荐了一个副管事,说是给现在负责采买的那人打个下手。可是府里现在并没有什么采买大宗,温氏差了人到小厨房之后,顺理成章的先把采买这些菜蔬的差事直接吩咐了那人,直接把原来负责采买的给架空了。
 
  再接着就是门上。做主母的深居内宅,外面发生什么事情就算不是一无所知,也不能尽知。而府里消息最灵通是哪里?当然是门班儿那里。府里进什么人,出什么人,这人是老是少,是忧是喜,为着什么事情,这些消息不费吹灰之力就都知道了。最低限度,当主母的不会轻易被蒙蔽。温氏的动作并不急,一步一步的来。
 
  别的事情潮生管不着,可是,厨房的事儿潮生觉得李姑姑有点不妙。那两个婆子一个笑容满面,一个和气大方,一来就掏腰包打酒烹肉,请小厨房的这些人吃酒,满口的姐姐、姐姐的叫个不停。李姑姑手底下这几个人是在宜秋宫一直使惯了的,倒是不会为这一点儿酒就彻底忘了本。但是架不住人家温氏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都是要秦婆子胡婆子两个人亲手做的,李姑姑等于也给架起来了。
 
  因为,厨房本来就只供内院,主要是正院的饮食。四皇子一走,就等于只伺候温氏一个人了。现在温氏压根儿不给李姑姑任何机会,潮生肚里也和李姑姑冒出了一样的话。
 
  人不可貌相,温氏果然不省油。
 
  现在府里头差不多的地方都有温氏的人了,即使现在看起来没有,也不代表真的没有。就算不是温氏带来的人,象绮树那样一早打定主意投靠新主子的,现在也一定找着机会赶紧凑上去。还好书房暂时没事。
 
  以温氏现在的做派看来,她早晚会有动作的。四皇子走了之后,潮生每天早上去打扫书房,扫地抹尘打开窗子透气,摆在屋角的花盆搬出来晒晒太阳。快到中午时候,把窗子闩上,门锁上,去小厨房帮忙。不过现在李姑姑闲的很,没什么忙让她帮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热,灶房里人人汗如雨下,李姑姑还乐得清闲了。府里地方大,后院靠马厩近的地方有一块空地,被李姑姑整了出来撒了些菜种,过了这么几天,居然发出芽来了,把李姑姑乐得真不赖。“这要真种出来了,咱俩吃不分给旁人。”
 
  “姑姑以前种过菜?”潮生对这个一窍不通。
 
  “也没种过。”李姑姑抱着膝,身上沾了泥也不在乎,“小时候我还记得娘种过菜。”
 
  “姑姑想家了?”
 
  “也没什么可想的了。”李姑姑说,“爹娘都死了,老房子也不在了。我现在一个人也挺好的。”潮生正想说什么,一个女人匆匆的走了来,见着李姑姑,顿时眼一亮,“哎哟,姑姑你在这儿呢,叫人好找。”
 
  李姑姑坐着没动,淡淡地问:“找我?找我能有什么事儿?”这几天厨房的人就算没有向秦、胡二人靠拢,也和李姑姑显得有距离了。起码笑得没以前殷勤。以前潮生去厨房,那些人忙不迭的讨好,现在则有了一些观望的倾向。当然,还有些打量是不怀好意的。潮生和李姑姑的态度一样。见怪不怪。
 
  那个女人陪着笑,“看姑姑说的,这离了姑姑,我们可不都抓了瞎了。姑姑还不知道吧?咱殿下从南边儿捎信儿来了,还说让把走时带的那些吃食再多多备一份,交人带去呢。”
 
  四皇子来信了?
 
  李姑姑还是不紧不慢的,那个女人可有点慌了,上来想把李姑姑拉起来。
 
  李姑姑一瞪眼,“啪”一声打开了她的手,“别跟我动手动脚。”
 
  那个女人摸着手也不敢恼,“姑姑,这可是急事儿,那送信的人还等着呢,说是今晚歇下,明天一早就赶回去,您看那几样儿东西只有您做得殿下常吃。对了,还有潮生姑娘。那个排肉可得多做些,材料都已经开始预备了。”
 
  真现实啊。
 
  李始姑说:“知道了。”她起身往回走,潮生跟着那个女人亦步亦趋。
上一篇:丹凤朝阳+番外 作者:卫风(四)
下一篇:佛愿 作者:dgkjxzw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