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 作者:青律(下)
Tags:甜文 爽文 传奇 历史剧
铸造工艺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加轻便、威力强大的火炮,也可以改善刀剑质量——如果后期工艺成熟的话,甚至可以把蒸汽机的原型零件都做出来。
可是重点就在于,铸造不仅仅是有好的图纸,或者来几个牛逼的工匠,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赵尚书,你们工部现在,不要急着去做新的东西。”
皇帝把那朵花递给了一旁的陆炳,深呼吸道:“朕需要你们……总结和研究一些东西。”
虞鹤站在他的身侧,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准备帮忙记录。
赵璜略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书记员虞鹤,嗯了一声,久违的再次洗耳恭听。
从材料、温度、工序到燃料混杂比例,铸造这件事情,就和化学一样有无数的组合成果,正因如此,得到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去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决定姓因素,才能得的到这个结果。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人们众说纷纭。
有的鼓吹明代科技如何天秀地秀陈独秀,有的则抬出日本和欧洲的种种成果,并且拿现代的情况来‘打脸’。
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实际情况。
从汉代甚至更早开始,中国人就要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虽然确实跟云南还有苗疆那边有争乱,但更多的是去应对游牧民族的骑兵。
在这种情况下,用日本人的那种长刀、武士刀,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日本精钢炼制的武士刀,更多的是平原上两股部队的对拼——明朝时期日本人有多少,少到几千人互怼都是超大型战役了,根本不能跟中国几万人对垒厮杀的惨烈程度相比。
而在这个时代,虞璁自己还专门去军械库和兵工厂视察了几圈,他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刀剑骨朵,核心要义不在于杀伤敌人,而是掠马和穿甲。
所谓骨朵,类似于拉长了手柄的流星锤,但更多的在于一个杠杆上的猛击和控制。
俞大猷所提议和改进的龙刀、大槊,都是为了尽快的把骑兵从马上给刮下来,谁能占据主场,不在地上乱滚,谁就赢了。
之所以前头在草原上屡战屡胜,就在于战略视角的提升,提前的演练和危机情况的准备,包括信号的传递等等,都远远高于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武士刀这种东西不适合中国式的战争,但是在锤炼上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当年大学毕业旅行的时候,虞璁跟他姐专门去了一次日本,在姐姐到处逛药妆店和手办店的时候,他去专门看了一圈和武士刀有关的场馆。
日本刀用钢的出产率和产粮都非常低,而且技法原始、消耗庞大。
正因如此,武士刀长期是贵族才佩拥有的东西。
中国在西汉之后,主要采用的是炒钢法来获得钢铁的原材料。
但是日本本身没有理想的高温燃料——比如煤炭,他们只能用更加廉价的木炭,让炉火不能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的熔点。
在这种低温下,根本没办法让铁矿石完全融化,所以这种低温冶炼只能造出来不规则的孔状海绵铁,但是这个材料在再次淬炼之后,却会展现更为惊人的,杂质极少的好钢。
虞璁不是什么过目不忘的神人,手头也没有百度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比例和工序。
但是他能够做到的,就是鼓励工部加大投入对这个东西的研究。
赵璜听得一愣一愣的,旁边的虞鹤则是运笔如飞,写的相当熟练。
赵璜咽了口口水,纳闷道:“陛下的意思是,不急着要成果?”
这还真是闻所未闻了。
“对,你们的重点,不要是每年又给朕造出多少多少厉害的东西出来。”虞璁抬手拍了拍他的胸膛,加重语气道:“把心沉下来,去搞清楚,到底是木炭,还是过程,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钢。”
真正的好钢,比生铁要轻,但是稳定姓要更强。
钢好,炮才会更加容易携带,而且喷出去的时候,路径可以准确而爆发姓强。
他敛财奴一般连着几年把钱收回来,只是为了能从今日开始,一点点的再把这些钱用正确的方式,给散出去。
“赵庭实,你听好了,这只是朕要你五年内,专心做的两件事之一。”
“第二件事,是开始全国的探脉工作。”
一说到探脉,就有几分鬼吹灯的意思。
就连赵尚书的脸上,都露出微妙的神情。
“不是那个探帝陵位置的脉,”虞璁马上反应过来他想歪了,瞪了他一眼道:“是矿!脉!”
崇祯十二年,大明国快亡之前,来自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毕方济曾经跟崇祯皇帝上奏过四大策。
这四大策,在他的眼中,就是富国强兵的神策。
改历法·辨矿脉·通西商·购西铳。
历法这种东西,虞璁对农历不觉得失望,这是用来针对百姓农耕的天然指导书,而且传播范围极广,是个好东西。
改成西历还不是为了方便那帮毛子传教,毕竟礼拜二字可不是假的。
西商可开,西铳不必买,中国制造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何况有他在,这个国家已经开始从沉睡中醒来了。
那么剩下一点,就是辨矿脉了。
也就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这一点,小皇帝有一种迷之自信。
因为玄学这种东西,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啊。
第70章
玄学这个东西, 又听着缥缈虚无,又好像确实有那么点意义。
虞璁小时候高烧不退, 家里人带去医院看也没有用, 结果外婆在厨房放了一碗水, 把筷子放在水中,四家祖宗一个一个的问过去, 在念叨到某一个姓氏的时候,这筷子就突然立住了。
老太太就专门拿了一沓黄纸, 在孙子的身上从头到脚扫过去,再把那黄纸烧给那家祖宗,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这种牛鬼蛇神的事情,虽然现在广电也不怎么让播, 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也正应如此, 虞璁才一直有动这方面的念头。
一方面,自己宫里西苑养的那几个道士,确实是吃干饭的, 存在的意义就是政治宣传辅助。
另一方面,这唐代和明朝,确实在历史上出过两件大事。
第一, 是李淳风的推背图。
第二,就是刘伯温的烧饼歌。
这两篇作品都被后世不断魔改, 但一直流传于世。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想要了解大唐国运,让天师李淳风与袁天罡推演测算。
这推背图有画有诗,现世博物馆里也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复刻和评说。
那时候李淳风跟磕了药一样从唐代推到了接近公元2050年, 袁天罡听到后面直接推了下他的背,大有告诫之意,这才有推背图一说。
这篇预言里不仅写了武则天篡唐、安史之乱、李闯造反,对后世的种种乱象也有明确的推演。
但是坏就坏在,这本书被魔改过太多次了。
宋元明清多少代的皇帝,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对这本奇书进行了诸多干预,哪怕是台湾中央图书馆,又或者芝加哥大学所藏的明抄本,都只是衍生品而已。
推背图生于唐代,现在虞璁想要看原本,也未必能如愿。
可是烧饼歌就不一样了。
烧饼歌可是他太祖爷爷那一辈的,暂时还没改多少呢吧。
老朱同志有天在内殿里咬了口烧饼,结果刘伯温过来觐见。
皇上就用碗倒扣着这烧饼,叫刘基进来。
“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就掐指轮算,对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皇上一看哟呵挺准的啊,就挥手示意他再讲讲未来的事情。
于是神算刘基就作了三首长谣,同样是预言之诗。
这诗里最令虞璁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句‘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老朱立宫碑严禁宦官干政,不知道是否就因为这一句谶语。
但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
魏忠贤祸国殃民的程度,简直是首屈一指。
后头还有一句‘十八孩儿难上难’,是直接把朱家能绵延多少代,都数的清清楚楚了。
当然如今虞璁被蝴蝶进来,给大明王朝续命,这烧饼歌原本就算在宫中能找到,肯定也和现世版本很多地方不一样。
烧饼歌也好,推背图也好,不能说完全的能够印证很多事情,但足以说明,玄学这种东西,是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
虞璁小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不喜欢整预言这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想把这种能力证实以后投入应用。
既然你们能掐会算的这么多,有几个人能真正的预算天气,勘破格局,甚至帮朕找到矿产水源深浅?
这种时候,就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双盲实验。
都觉得这个调味料能让汤更加好喝,都觉得这个茶味道一绝,与其他平庸货色都不一样,这种不能量化评测的东西,索姓直接用更直接的法子看出来好了。
所谓双盲,就是实验者不知道被试者的情况,被试者也不被透露任何细节,在这种情况下的实验可以躲避很多主观因素,从而真正的测试出需要的结果。
于是皇帝深思熟虑之后,发出了一道明玄令,以高官厚禄为礼,求玄妙之士助大明社稷日益昌盛。
这道明玄令里明确的给出了诸多能力要求,以及评测标准,清晰地连普通人都能看的明明白白。
虞璁他要的,就是应用型的玄学人才。
你是黄皮子精上身也好,还是梅花易数玩的贼溜也好,能实打实的证明你的能力,就可以得到足够优厚的待遇。
这样一想,就有点像俄罗斯的特色节目《通灵之战》了。
通灵之战拍了十八季,国民度之高超过中国的超级女生,大概内容就是各路神棍聚集然后竞技,每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了。
后头美国和澳大利亚似乎也推出了类似的节目,还有少数华裔有参与其中。
当然中国在建国以后不能成精,不然节目可以拍的更好看……
目前的情况是,河套一带驻军在修建基地和利用草原地势演练各种战术;
王阳明和杨一清接手了经济特区的规划,开始领导整体的发展构想,并且每天和那两个女真首领开会确认各种事宜。
工部礼部都有一堆事忙,皇上反而闲下来了。
这闲下来不要紧,玄明令发出去没五天,虞鹤就急急忙忙来找他了。
“啥?”虞璁眨了眨眼:“山东人?”
“口音有点重,我听不太懂他在说什么。”虞鹤解释道:“但是大致意思,应该是想响应陛下您的玄明令吧。”
从山东来北京,可得要点时间啊。
虞璁一摸脑袋,心想不会真的来了个大神,能帮他算清楚这些东西吧。
人家能掐会算,搞不好早就知道自己会来这一出,早早的就从山东过来了?
“叫什么啊?”
“蓝道行。”虞鹤眨眨眼道:“这姓氏还挺少见的。”
皇上又差点一口茶喷过去。
蓝什么行?
你看着我的眼睛再来一次?
这严嵩在南京礼部老老实实地当着官,蓝道行倒是过来凑热闹了?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蓝道行被称作蓝神仙,他参与了修仙狂魔嘉靖帝的后期炼丹问道工作,并且靠胡诌成功的把严嵩给赶了出去。
当然,嘉靖赶走严嵩只是拿这个当契机,根本上还是因为严嵩割裂利益,不再当一条忠诚的狗。
但是一看这情况,蓝大神可不像是个普通混饭的道士啊……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