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凤子樟看见她眼里的失落,“姐姐,当真没事?”
凤子桓摇摇头,轻轻抽出手来。那手臂竟然是绵软的。凤子樟还想追问,却被凤子桓赶走了。
她一直觉得不太对劲,但又说不上来。直到大年初五,凤子桓居然称病不朝,她直觉不好,一边派人去台城门口把谢琰叫来,一边和崔仪立刻赶到凤子桓的寝宫去。刚到殿外,就听见后面有砖石碎裂的巨响混杂女官的尖叫,绕过去一看,凤子桓手持飞景,在练武场上见什么砍什么。崔仪正要上前,被她一把拉住,“崔相别动!!”崔仪来不及问怎么了,就被她拉到屋内躲开凤子桓力可开山的一剑。
“姐姐这是走火入魔了。”她说。
作者有话要说:
{142}关于爆竹的最早记载见于《荆楚岁时记》,此书虽说记载的是荆楚一带魏晋南北时期的风俗,但成书年代不确定。本文中姑且认为过年燃放爆竹的习俗已经出现。同时出现的还有元旦朝贺和腊八施粥。真实历史上则未必尽然。
{143}指椒酒和柏酒。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见于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正月》和《荆楚岁时记》。后者注中引魏晋文献说:“晋成公子安《椒华铭》曰:‘肇惟岁首,月正元旦,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岁则用之,汉朝元正则行之……董勋云:‘俗有岁首酌椒酒而饮之,以椒性芬香,又堪为药,故此日采椒花以贡尊者饮之,亦一时之礼也。’”
{144}指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初做挥洒驱鬼用。见《汉书·王莽传下》:“桃汤赭鞭鞭洒屋壁。”后来演变为于春节饮用以辟邪。
{145}曹植《元会》:“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晋代时,皇帝在这一天则要给百官增禄,每人赐醪酒二升。
第八十四章
谢琰干脆提着一口气,一路越过羽林军的卫士们飞进来。若非她是他们见过的熟悉的人,这么干早被射死了。她冲进寝宫,看见凤子樟正在指挥女官们一边小心躲避一边去通风报信,“怎么样?”
“比咱们想得还糟糕。”凤子樟说,伸手把谢琰拉回来,以防她出现在凤子桓的视线里被误伤,“浑身真气膨胀,怒不可遏,见人就打。”
“有人受伤吗?”谢琰问道。
“有个过来通传的女官被砸伤而已,但是好像当时姐姐还有理智,自己走到了后院。然后就成了现在这样。我刚才试图出去和她说话,姐姐已经完全认不出来我是谁了。”凤子樟也不敢提,认不出来也就算了,还差点挨一剑。
谢琰从门缝偷瞄一眼,看到凤子桓的背影,见这九五之尊提着宝剑,瞪着血红的双眼缓缓四下观察,像在寻找猎物。突然凤子桓一挥手,立刻有一只鸟落在地上,腰斩为二。她看着地上的尸体,又一掌拍去,尸体自然不存。见她抬起眼就要看向自己,谢琰赶紧收回视线。
战场上过,人也杀过,这样看也不敢看的视线是第一次见到。
凤子樟问:“银针呢?”
谢琰答道:“你一叫我来,我就派人回去拿了。应该就快到了。崔玄寂你叫了吗?”
“让卫士去通知了。”
谢琰点点头,又问:“其他人呢?”
“崔相回官署去去封锁消息了;羽林军一直由吾豹在代管,现在也没问题;孩子们我派人去交给宁妃了,现在这儿就咱们——”
嘭!不知道凤子桓是不是听见说话的声音,挥手一下,剑气所至,门窗寸碎。谢琰将凤子樟掩在身后,自己的衣衫也被划破,“还要等吗?我看陛下这样子又比刚才要暴戾几分,不如我先上去与她斗一番。”
“不可以!”凤子樟拉住谢琰,“绝对不可以!你打不过的!谁也打不过她,我们只能等崔玄寂来了三人一起才有希望。”
“可那家伙现在伤都没好!”
“无妨,她对姐姐的招式了解就够了。”凤子樟又张罗着去传御医来做好准备,左手与谢琰紧握,两人手心里都是汗。
没过一会儿银针和谢琰的一对刀剑都送来了。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崔玄寂马未停步就翻下来,险些失去平衡,跌跌撞撞地冲进寝宫。“情况怎么样??”她一边问一边看了一眼,只看见凤子桓背对着她,正用剑把面前的巨石劈成碎片。凤子樟把情况告诉她,然后拿出银针,“一共十七支,我和谢琰拿六针,你拿五针,你们俩掩护我就好了。”
推荐浏览: 每周好书推荐|
看耽美 | https://www.kandanmei.com/
崔玄寂却一把全部拿走,“殿下,我一个人去。”神色平静而坚定。
凤子樟和谢琰皆是一惊,谢琰率先抗议道:“你疯了!她现在这个样子,你我三人联手都不一定打得过,你一个人更是毫无胜算!送死你也给我排队去!”
崔玄寂正色道:“正是因为三人联手都打不过,才不能三个人都上。往下谁也不知道十七针刺完陛下会变成什么样子,万一出什么事,如果你们两个也受伤不能主持国政,尤其是殿下你,那才真是大祸临头!至于谢琰你,殿下没了你,或者军政大事没了你,如何处理得了!你们两个人,谁也不许上!”
她说得义正言辞,凤子樟也找不到话反驳,只是摇头。崔玄寂放平语气补充道:“我比你们谁都了解陛下的招式,我有把握,你们放心。”谢琰还要阻止,被凤子樟拉住。崔玄寂问道:“殿下,除了十七个穴位,还有什么我要注意的吗?”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