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首页 > 穿越重生

快穿之神棍风范 作者:孟秋七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穿越

 
“佛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心地观经》有言,第一重恩,父母恩。第二重恩,众生恩。第三重恩,国王恩。第四重恩,三宝恩。父母生我,予我身躯,今父亲山崩,弟子自当一尽孝道。”
 
事实上,寡亲缘的谢安歌甚至有理由怀疑,他是否是梁太宗的亲生子,毕竟梁太宗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不过,这事跟他的关系太紧密了,反而无法掐算,谢安歌干脆地放下了,反正也并不要紧。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方丈口念佛号。
 
“师父,弟子先行一步。”
 
大凡皇帝葬礼,总是要极尽隆重奢华,出灵那天,法华寺的和尚必定是要到场的,方丈也不例外。
 
****
 
谢安歌收拾收拾行李,随前来的官员和内侍前去皇宫守灵去了。
 
也许是被一连串的变故打击到了,哪怕是即将要登上皇位,九皇子的神色还是一副十分疲惫憔悴的模样。
 
见谢安歌来了,他笑了笑,温和地道:“贤弟来了。”
 
“小僧见过九皇子。”谢安歌双手合十,微微低头行礼。
 
九皇子叹气:“你我骨肉至亲,何必见外?”
 
“殿下,礼不可废。”谢安歌平静地道,抬起头来看向九皇子。
 
 
九皇子有些不敢直视那双仿佛洞察世间之事的眼睛,微微偏了视线,道:“贤弟有心即可,不必多礼。”
 
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谢殿下。”
 
也许是因为谢安歌已经出家,是方外之人,不太可能继承皇位,对九皇子没有威胁,所以在皇宫中的这段时间,谢安歌的待遇还不错。
 
谢安歌就老老实实地守灵,念经祈福。
 
出灵那天,乌云低垂,阴风阵阵。
 
引幡人高举旗伞走在最前面,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上千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
 
后面是抬棺木的扛夫,他们身穿孝服,身强体壮,神情肃然。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禁卫军,然后才是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①
 
送葬行列中,夹杂着大批和尚,他们以法华寺的方丈为首,身着僧衣,手持木鱼,嘴里念着《地藏经》和《金刚经》,为死者超度,在阴间开路。
 
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浩浩荡荡,陪葬品更是价值连城,充分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
 
路上,谢安歌看到了好几个剧情中出现过的人物,虎背熊腰的大将军,女主的舅舅们,以及女主的父亲——沈志诚。
 
沈志诚生了一副好样貌,嘴角微微挑起时,显得痞帅痞帅的,有种风流而不下流的感觉,眼里的雄心又为他增添了蓬勃的男子气概,便显得格外的撩拨少女心。
 
难怪大将军的独女会嫁给这个出身并不显贵的沈志诚。
 
谢安歌见了只感叹了一声,并没有放在心上。也许这一次见面,以后就再难有交集了。
 
这种大型的葬礼真的是格外熬人。
 
皇帝下葬之后,参加葬礼的人通通瘦了好几圈,九皇子走路都一步三摇,谢安歌看到好些大腹便便的官员腰带都肥了。
 
一些年老的大臣更是晕倒了好几个,太医们随时待命,严阵以待。
 
好在上个世界学了道术,所以谢安歌还能顶得住,只是略瘦了些,并没有伤到身子。
 
这个世界可能是由于天道压制,谢安歌能发挥出来的力量不足全盛时期的一成,灵气也不如上个世界充裕,这让习惯了强大力量的他心生不适。
 
就像是一个人从平原地区来到珠穆朗玛峰,氧气一下子变得稀薄了,只能慢慢地适应。
 
不过,从空间的书本看来,剧情中除了那些神出鬼没的暗卫们,没有出现过超自然力量,现在还能借助大日、阳气修炼纯阳诀,多多少少给了谢安歌一些安慰。
 
掌握着熟悉的力量,就有了底气。
 
谢安歌不求大权在握,不求荣华富贵,不求美人在怀,只求不受限制,只求掌握命运,只求能自由地说不。
 
权力权力,顾名思义,权与力,相辅相成,它是食物链的顶端,是羊群中的领头羊,是个人最美的勋章。
 
没有权,只有力,力量能给予谢安歌充足的底气。
 
接下来的登基仪式总算冲淡了建康城里的惨淡气氛。
 
新帝和百官陷入了新一轮的忙碌和狂喜状态。
 
这跟谢安歌没什么关系了。
 
按照佛经的要求,他已经报了父母恩,新帝虽然与他有血缘关系,但毕竟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此前又从无交集,谈不上什么感情,谢安歌就更不想当多余的人了。
 
不可共患难,亦不可共富贵。
 
说实话,有点憋屈。
 
佛教之所以大受统治者欢迎,就是因为它讲究轮回因果,来世福报。佛教劝导人们向善,柔顺,忍耐,服从统治者。
 
但偏偏谢安歌是道家出身,向往的是逍遥自在,野了的心想要收回,很难。所以在各种规矩戒律的束缚之下,就会格外难受。
 
先帝一下葬,谢安歌就立即包袱款款,和一众和尚们回了法华寺。
 
 
 
第28章 和尚3
   
           
 
诸皇子叛乱之后,朝廷赋税徭役日益繁重。
 
不少男子自残以避兵祸,有的则躲入寺庙,或将田亩挂到寺庙名下,逃避重税徭役。
 
乱世中,百姓流离失所。人命如草芥,众生求安稳。
 
朝廷不可信,寄希望于神佛。
 
新帝将朝政稳定下来之前,南梁着实乱了一阵,加上僧尼们积极传教,种种因果报应之事出现,出家的人、信佛的人越来越多。
 
以至于“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
 
一座座佛塔立起,一间间寺庙建起,一尊尊金像塑成,佛家香火鼎盛至极。
 
法华寺的方丈不喜反忧,时常对谢安歌感叹:“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只怕我等僧尼无福消受。”
 
他管不了其他寺庙,但法华寺这一亩三分地还是管得住的。
 
法华寺所收的香火钱大多通过施粥施药又散了出去,只收那些年幼的孤儿为徒,绝不收录青壮年,不扩张寺院的土地,不塑金身,清贫度日。
 
方丈是难得的明白人,他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
 
这不是没有先例的,北齐就曾灭佛,虽然灭佛的武帝暴毙而亡,但被诛灭的沙门,被焚毁的经像再也回不来了。
 
谢安歌只能安慰他:“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①”
看方丈的表情有些微妙,谢安歌又补充了一句:“因果报应,轮回不爽。种善因自然得善果,种恶因求善果,岂非荒谬?”
 
方丈点点头,表情高深莫测,道:“了然的佛法学得甚好。”
 
“有劳师父教导。”
 
方丈骤然生疑。
 
世人只知他批命准,却不知他观星占卜也厉害。
 
年逾九十的老方丈曾连续三年不断夜观天象,风雨无阻,知道佛家有兴盛,有衰落,甚至有灭亡。
 
月有阴晴圆缺,江有氵朝起氵朝落。
 
老方丈活得久,见得多,什么样的悲欢离合没有见过?
 
他对人世间最大的感悟就是无常——世事无常。
 
转眼间,高门落魄,寒门崛起。
转瞬间,瓜熟蒂落,英年早逝。
转身间,夫妻成仇,干戈玉帛。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权力、财富、情感、王朝、宗教、世家……都是短暂的,是天地间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只有静静流淌的时间才是永恒的。
 
戒嗔方丈终究是人,身处红尘,自然有七情六欲。他可以接受佛教的衰落,但不能接受佛教的灭亡。
 
星辰启示,思维展翼。
 
上天降下的佛子是老方丈最大的希望。
 
他愿意相信上天的启迪,也愿意相信佛子的能力。
 
佛子也果然不负他所望,年少聪慧,沉稳冷静,学习佛法如饮水进食般自然,与人论法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
 
但是,戒嗔总有种极为别扭的感觉,他之前一直不知道这种感觉源于何处。
 
现在,他明白了。
 
佛子啊,佛像外生,道骨内成。
 
他是佛,更是道的化身。
 
佛教诞生古印度,悉达多太子见众生轮回,生老病死不得解脱,故而起大悲心,出家修行,寻找能让世人超脱于八苦的方法。
 
他苦修多年,觉悟出人生的真谛、宇宙的真相,掌握着超脱轮回的方法,故为佛陀。
 
东汉时,佛教自西向东传入我国,分为三个支系——北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
 
为了传教,当时的佛经教义与本土的宗教、文化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以符合统治者的要求,从而获得发展的土壤。
 
佛全称佛陀,意思是觉悟者。
 
佛教相信,万物的兴起和灭亡都是有原因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众生沉沦苦海,生老病死、爱别离、怨僧会、求不得、五阴炽,惟有断灭贪、嗔、痴的圣人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的境界。
 
隔得远远的,老方丈看到了然穿着玉色的常服,盘坐在蒲团上,转动佛珠,一声声地讲经,节奏和美,韵律天成。
 
那声音极为特别,如冷泉击玉、雨打芭蕉,入耳时,像夏日里一杯冰水下去,透心凉,舒爽极了。
 
众僧不管老少皆坐在他下首,目不转睛,专心不移,沉迷于这阵阵梵音中。
 
风小了,云歇了,鸟雀停在枝头。
 
高超的佛法循循善诱,引领信徒进入思想的天堂。
上一篇:总有个人深爱着你(娱乐圈)+番外 作者:Blanca落
下一篇:原来我才是男主[穿书]+番外 作者:宸砸(下)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