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首页 > 古代架空

东宫难为+番外 作者:浮生闲散(上)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宫廷侯爵 因缘邂逅 近水楼台 天作之和

 
    “禀殿下,南阳各郡,正由南阳节度使云熠与卫王扼守。”
 
    “有卫王叔与云将军,我到是放心。”李承勋顿了顿,接着说道:“宋,曹二州皆已陷落,谯郡太守又投降叛军,如今河南道还有哪些州郡尚存”
 
    “还余兖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登州。”
 
    “如今不但要守住江南,还要守住大运河,大运河是大唐的命脉,”陆九龄忽然开口说道,“睢阳,雍丘战果如何,两位将军可有消息?”
 
    河南大半已经陷入叛军之手,消息阻绝,接连数日都无法得知河南道东南诸州的消息,最后只得作罢。
 
    莫翟,云炜之,令狐邑的大军依李承勋之令,借道回纥,讨伐河东。云炜之的大军先出井陉,与李敢言的大军在常山相持不下。之后与莫翟合兵,趁李敢言疲惫懈怠之际,大破李敢言于嘉山,斩首四万级,俘虏千余人,李敢言狼狈逃奔于博陵。
 
    这时,平原太守桓晰在河南联合河北河南两道十七郡合兵十万,起兵抵抗,连杀杜预三位心腹重将。原本正赶往潼关的杜预不得不从新安赶回河北平定后方。
 
    却是趁着此时,睢阳,彭城的消息也得以传来。河南道都知兵马使云昇已经领兵至雍丘,与睢阳县令会和,死守两城已有数月。
 
    永宁七年九月,杜预攻克平原,俘虏桓晰,以铁棓揭其脑盖杀之,平定了河北十七郡之后,返西再攻潼关。
 
    而潼关守将白益鸿卢崇祚据守潼关不出,叛军二十万在潼关外半月,久攻不下。而朔方陇右河西三军已经趁机将河东大部平定,云炜之的朔方军收复陪都太原府,而莫翟率军入河北,又收复了河北十余郡,切断了杜预军队前后方的联络。
 
    被杜预残杀的平原太守桓晰乃出自琅琊桓氏,百年的大贵族,虽不问朝中诸事多年,但经桓晰惨死,甚是愤怒,便用家财自募军队十万,由桓家的三公子桓洐领兵,自沂州向北,接连收复了齐州,德州,十月攻下平原,收桓晰及其子尸骨。
 
    此时的杜预叛军,东不过雍丘,又兵阻南阳,北路也几乎断绝,只不过局限于河南西部一隅之地,一时陷入困境。
 
    一切如白益鸿当初所言,杜预已如笼中困兽,如今只待三军收复河北,再南下与江汉,江淮的兵力合力围剿,李杜之乱便可平定。杜预心情沮丧,不免生出弃洛阳,走归范阳之意,计未决,潼关便出了事。
 
    却说那郑元忠自李承勋走后就开始察觉事情不妙。他当初是怕皇帝亲征有变,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才怂恿皇帝让太子出征,同时想着李承勋年轻气盛,必然急于立功出关平乱,便可以借杜预之手除掉李承勋。却不料李承勋只是据守潼关,将平乱立功的机会全部让与西北众军,每日只是从潼关写捷报至长安,请皇帝嘉赏三军。
 
    五万大军从长安带出,至今丝毫为损,而战事眼看就要平定。据郑元忠安插在潼关的密探所言,一向骄傲自负的大将白益鸿对李承勋是毕恭毕敬,而心高气傲的老将卢崇祚如今也是甘心听命于李承勋。李承勋在潼关指挥,与西北三军将领的信都是亲笔书写,将皇帝奖赏全送去犒劳三军,分毫不取。
 
    郑元忠感叹李承勋收买人心的本事,却更担心再过三个月,等西北三军收复了洛阳,与李承勋会合,到时候李承勋手中就是三十万大军。又有莫家,云家,令狐家,卢家支持,若是忽然剑指长安,郑家就是死路一条。
 
    就算李承勋不反,等回到长安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有名无实的太子,到时有军功在身,身后又有重臣扶持,怕是再废他更是难上加难了。
 
    这样思来想去,只觉从刘毅死后,自己与杜预反目,再至杜预叛乱,皇帝要亲征,都好似一局已经布好的棋,将自己一步一步逼入到现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每日只要一想到该如何遏制李承勋,郑元忠就满面愁容。
 
    此时,潼关守将亦有人向李承勋提议诛杀郑氏,以振军威。李承勋听后,未置可否。但消息传到长安,郑元忠大惧,忙向皇帝奏请招募军队,屯守长安,用以殿后。
 
    招募来的一万人皆是市井之徒,郑元忠的心腹将领又没有多少本事。看着那一万乌合之众,郑元忠心里更是没底。
 
    正在此时,吐蕃与突厥趁着西北边防空虚,出兵河西走廊。皇帝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本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郑元忠见状,趁机对皇帝奏到:“杜预已兵势日蹙,将有内变,潼关守军十万,是时出兵反击。当命太子速出潼关,平定河南。而西北军则可返河朔戍卫京师。
 
    皇帝听了,见东边平叛形式大好,亦深以为然,便敦促李承勋出关作战。
 
    皇帝的制书送至潼关,白益鸿气的大骂,举剑要斩来使,却被李承勋拦住。
 
    之后由陆太傅口述,李承勋亲笔上表,陈情弊害,请皇帝收回成命。
 
    但三日之后,长安又来使,敦促李承勋速速出潼关。
 
    白益鸿担心是李承勋上表被劫,便提出亲自回长安,向皇帝入朝报告,骑马至渭南,却被郑元忠的心腹,渭南守将林智季拦住。被迫返回潼关。
 
    皇帝之后又连续派公使前来催促,项背相望。
 
    “圣上轻信那女干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听殿下陈情。如今出关是死,不出关亦是死,不如杀回长安,灭了郑氏。”
 
    沉思良久的李承勋起身,道:“若此时杀回长安,关中必会大乱,社稷难安。郑元忠所针对的,只是我一人。他不顾大局,我却不能。如今西北军在河北,将覆贼人巢穴。桓氏已收复河南道东部,战事将平。”
 
    “殿下……”
 
    “这些日子,承蒙两位将军的教诲。”说完,便从位子上走出,来到白益鸿与卢崇祚面前,深深的拜下。
 
    卢崇祚忙上前扶住李承勋:“殿下,你是要……”
 
    “自河北丧乱,承勋奉命出征,未曾有军功,亦未出过良策,能有今日的功绩,都是有赖诸位将军。”李承勋顿了顿,示意小高进来,小高拖着帅印小心翼翼进入帐中。李承勋将帅印拿起,交给卢崇祚:“我已写信给莫将军,云将军,令狐将军,往后天下兵马,就由卢将军调遣了。”
 
    “他既让我出关,我出关便是。”
 
    章十五
 
    潼关守军十万,李承勋只领了一万出征。临行前,李承勋交卢崇祚一支箭,认真的说道:“待我出关之后,请将军务必死守潼关与黄河各渡口;若将来承勋被俘,贼军以我为质迫将军开潼关,请将军用这支箭,射杀我……”
 
    话音未落,卢崇祚与白益鸿等诸将士已经跪在地上。“殿下!”
 
    李承勋笑了笑:“我从出长安那日就料到今天,只是待天下平定之时,诸位请不要忘记告诉我。”说完便从容上马。
 
    白益鸿拿下头盔,双目通红,泪流满面,在后面大声恸哭,哀痛的情形感染了其他人,许多将士也随他一同哭了起开。李承勋听到身后的哭声,稍稍停顿了一下,却没有再回头。
 
    永宁七年十一月初四,李承勋领兵出关。
 
    初七,李承勋与安思远的五万大军在西原上相遇。因力量悬殊,大多数人被安思远的铁骑冲散,李承勋整顿剩余的三千残兵躲入葫芦谷中。
 
    葫芦谷地势险要,南面紧贴高山,北面紧靠黄河,期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长约七十里。李承勋命人在谷中设埋伏,从高处放下滚木石块,之后又在谷中放火,算是暂时阻绝叛军的行进。
 
    到了初十,因为后退潼关的道路被阻绝,粮草也已经断绝了。李承勋手下的残兵开始四散逃脱,最后身边只余不足千人,只能暂时退避山林间。
 
    李承勋出潼关时,不忍陆九龄与小高同自己一起送死,便将他们留在了潼关。如今身边也没有侍奉,随行的赵参军从山间打了野味,李承勋吃了些便吃不下,让他分给其他的将士。
 
    如今躲于山中,不过就是在等死。这时间痛苦的事很多,等死算的上其中之一。明知前路已绝,不可能有生还的可能,于是连挣扎也放弃了,只能在绝望中不安的等待。有的士兵因为怀念家乡,便唱起了关中的民谣,其余的人听了,也跟着哭了起来。李承勋从未听过这些歌,便问赵参军的意思。
 
    赵参军只是笑笑,没有解释。正在这时,有人头戴帷帽往李承勋这边走来,李承勋只觉那人身形十分熟悉,待走近了,还未等他放下帷帽李承勋便认了出来:“金玉姐!你……”
 
    竟然是东宫的刘掌园刘金玉。
 
    刘金玉跪在地上道:“奴婢奉皇后之令,一直躲在赵参军的军中。”
 
    刘金玉是裴后安插在东宫负责暗中保护李承勋的,表面上一直在东宫中修剪花草,其实是监视东宫众人,提防有人对李承勋不利,当初察觉灵歌有异样的也是她。
 
    平日里,李承勋虽然知道,也只是装作与她不相熟。
 
    李承勋看着刘金玉,怒斥道:“战场之上,你一个女子是要做什么?”
 
    却听刘金玉接着说道:“奴婢此来潼关,是为保护殿下。”
 
    李承勋正不知是什么意思,却见赵参军也跪下了,说道:“叛贼不捉到殿下是不会死心的,刘掌园身形与殿下相近,可以以身为饵,引诱叛军往去往黄河渡口。臣身边还剩十几个忠勇的将士,就可以趁机保护殿下绕道崤山,去往河东。”
 
    李承勋听了,看向赵参军,沉声问道:“那,其余的人呢?”
 
    “自然是,随刘掌园,去往黄河渡口。”
 
    李承勋想起刚刚那些士兵唱的哀歌,似是有些明白了那歌中的意思,他双手发抖的看着赵参军与刘金玉,道:“以千人之命,换我一人的性命,这是母后的意思吗?”
 
    “是。”赵参军答道,“太子殿下,这是皇后殿下,为你留的最后一条路,请太子殿下听皇后这一次吧!”
 
    “母后……”
 
上一篇:东宫难为+番外 作者:浮生闲散(下)
下一篇:孤有话说 作者:楚寒衣青(上)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