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首页 > 玄幻灵异

大明朝人妖物语 作者:文史专家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

  现在王之心刚一抵达,光凌帝便迫不及待的命他收拾原有的密探,重建东厂,可见天子对情报的重视。王之心自然晓得其中奥秘,应允说:“臣敢请陛下宽心,只要陛下给臣一处办公的衙门,臣只要三天时间便可重建东厂。”
  光凌帝点点头,说:“如此甚好。只是这南京城朕也不是很熟悉,你便自去寻找个合适的地方吧,到时候奏明寡人即可。”
  王之心领命,正要离去,光凌帝突然叫住他,叮嘱说:“你别忘了去见见曹化淳,让他帮你引见南京的留守太监们,让他们帮你找选地方。”
  终于送走了王之心,光凌帝这才站起身,来到王德化身边,拉起他的双手,欣慰的点点头,说:“朕的伴伴,果然不负朕之所望啊!”
  “陛下!”王德化感动的热泪盈眶,说,“小奴无能,京师内外还有不少宝贝没能带走。只收拾了宫里跟皇城内的图书典籍和珍宝,现在还等着卸船呢。”
  光凌帝说:“那都是小事儿,你办事,朕最放心了。”说着,想了想,“你去找南京内廷的留守太监,朕记得皇城内还有内府诸库,就把东西搬到那儿去存放吧,至于细致的分类整理,以后再说,嗯,先把图书搬到宫内的文华殿存放吧。”
  可见光凌帝虽然口头上不说,心里其实对这些图籍珍宝还是很重视的。只不过他嘴上安排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南京皇城已经二百多年荒废不用了,不光是那内府诸库封尘已久,就是宫内的文华殿,也早已是破败不堪。幸亏随行而来的宦官数量不少,也正好给他们找了一项差事来安顿,这些都是后话,也不必说。
  却说那南京内阁六部的文武百官们,冷眼盯着这些逃难而来的昔日同僚们进了皇宫,交头接耳一番之后,转身聚集到南京内阁,也不知在密谋些什么。
  蜘蛛之网早已张开于四方,愈是挣扎,就愈发不得从此束缚之中逃脱,不论是怎样的猎物,被捕获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52四公子
 
  52四公子
  南京城内外,上至士绅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此时口中议论纷纷的,莫不是朝廷刚刚颁布的《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了。
  应天府衙门前的影壁墙上张贴着巨幅的邸报,誊抄了诏书的全文。百姓们也不管识不识字,纷纷聚集在跟前,有的瞪大眼睛细看,也有的竖着耳朵仔细听那些好事的先生们唸读。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茶馆酒楼,还是秦淮河畔的勾栏瓦肆,凡是有男人的地方,就有高谈阔论、探讨国家大事的声音。尽管他们口中的国家大事,从来就没有征询过他们的意见,但是他们偏僻就是那么乐此不疲的反复分析,反复研讨。多少年来,令无数的女人们困惑不解。
  正如此时,秦淮河畔停泊的一艘画舫上,四名衣冠楚楚的年轻士子,怀中搂着粉雕玉琢的美貌女子,口中却喋喋不休的讨论着那封《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可怜那几名美女,虽然心里烦的要死,但脸上却依旧要强颜欢笑,摆出崇拜而又心仪的甜甜微笑,真是可怜可怜好可怜呀!
  我们不妨也凑到近前,听听他们都探讨了些怎样的真知灼见吧。
  却见其中一人,浓眉大眼,方脸盘,宽下巴,颇有男子汉的气概,一身月白色道袍,头戴东坡巾,身边左右各拥着一名美女,此时正把着手里的酒杯高高举起,对另一名身穿团领便衣的青年说话。不知此人是谁?却不是别人,乃是被誉为“江左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他身边两位美女,则是“秦淮八艳”之中的李香君、郑妥娘。
  只听那侯方域说:“方先生,您官职最高,又刚从京师来,这里要算起来,就数得上您最有资格,您给咱们说说看,皇上这封诏书,究竟是什么意思?”
  只见那位方先生,轻轻的嗯了一声,微微摇着头,左臂用力把身边的美女搂在怀里,右手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这位方先生又是谁呢?也不是别人,正是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刚刚夹在南逃的大臣之中,从京师来到南京。那他身边的这两位,有是“秦淮八艳”中的谁呢?恰是柳如是和李贞丽二人。
  只听那方以智品着口中的酒香,说:“鄙人不才,之前蒙先帝赏识,曾有幸担任过东宫侍讲官,也勉强算得上是当今圣上的帝师吧。”说着,把手里的酒杯放下,接着说,“这里就说几句大不敬的话,当今圣上办事儿,那真叫一个毫无廉耻可言哪!列位可知为何皇上比我们这些大臣早了那么多天抵达南京?”
  “为什么?”其馀三人无不竖起耳朵倾听。
  说到这里,不如干脆把这“四公子”跟他们身边的“秦淮八艳”是怎样搭配的格局,一起介绍一下。前面已经说了,侯方域配的是李香君、郑妥娘,方以智配的是柳如是、李贞丽。这样“四公子”还剩下冒襄、陈贞慧两人,其中冒襄配的是董小宛、卞玉京,陈贞慧配的是顾眉生、马湘兰。
  再说那方以智不紧不慢,把那光凌帝如何表里不一,欺瞒百官,秘密南逃的事情,一一述说了一遍。这些不仅是四公子吃惊不小,连那“秦淮八艳”也莫不吮嘴咂舌,心暗叫:我的个乖乖隆滴咚唻!
  这时,冒襄突然开口说:“天子抛弃百官,弃国南逃,固然失礼。但是现如今又颁了这么一封诏书,竟然尽弃成祖皇帝的祖训,允许各地宗藩组建军队,对抗流寇和东虏。难不成天子就不怕各地的将领挟持藩王,搞出个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吗?”
  此言一出,一旁的陈贞慧也附和说:“冒兄所言极是,纵使不至闹出拥立之事,各地的藩王一旦有了兵马,手握实权,到那时恐怕天下也就分崩离析,群雄割据了呀。”
  那侯方域探身向前,对方以智说:“方先生,适才两位贤弟说的颇为在理,侯某也是这么想的,不知方先生高见,可否指点一二?”
  方以智略微沉思片刻,说:“各位说的都在理,可不知列位想过没有,既然我们都能想明白的道理,那朝堂上的内阁六部大员们岂有不知之理?可为何还是任由天子颁下如此荒唐的一封诏书呢?”
  其馀三人顿时倒抽了一口冷风。却见那方以智拍拍身边的柳如是,吩咐她去把刚才众人看过的那封邸报拿来。
  只见方以智拿着邸报,指点着上面的内容说:“刚才冒贤弟说到咱大明祖训的事儿,我到想起来,太祖皇帝也曾立下祖训,说宦官不得干政呢,可等到成祖靖难之后,谁还敢提这条祖训?皇上连京师都不要了,十二朝列祖列宗的皇陵都扔下不管了,还会在乎藩王割据?”说着把手里的邸报递给侯方域,又补充说,“更何况,饮鸩止渴至少也比望梅止渴强吧?”
  侯方域一边点头,一边接过邸报,又看了看,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指着邸报说:“对了,这诏书上还说,如果经历战乱,确实无依无靠的宗室,可以选择来南京寻求庇护,沿途官府应当予以协助。这又是何意?”
  这一说起来,众人又是一番沉思。这时候,冒襄突然开口说:“列位可还记得,当初万历三十三年,朝廷首开禁令,准许郡主以下的宗室参加科举,进入仕途之事否?”
  此言一出,连方以智也顿时脸色大变,陈贞慧探身向前,一把扯过邸报,仔细看了又看,瞪大眼睛说:“难不成,皇上要让宗室担任堂上官不成?”
  被晾在一边的“秦淮八艳”们眼见四公子大惊失色的样子,反而松了口气,因为这时候总算可以不用强颜欢笑,可以趁机放松一下笑的僵硬的两腮肌肉。
  方以智双眉紧锁,咬紧后槽牙说:“这道未必。”说着抬眼看了看众人,解释说,“眼下南京朝廷上下,既有南京内阁六部的原班人马,又有我这样刚从京师来的大臣,虽不至于势同水火,但也难免有些僧多粥少的意思了。此时如何还能再让宗室担任堂上官职?”
  众人一听,此言在理。侯方域说:“如此说来,或许皇上此语并无深意,只是为了彰显仁德,庇佑那些无力自保的宗室,免于刀剑屠戮罢了。”
  就这样,四公子们拥抱着水嫩娇媚的“秦淮八艳”,在一片点头认可中,结束了这场关于《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的讨论。
  事实的真相,往往就是那么喜欢展示他天意弄人的本领。其起初之时,往往不为人信,而待真相应验之时,又往往令众生唏嘘叹服。有时候,明明距离事实的真相只有一步之遥,却在最后的一瞬间选择了放弃和停止,等到时候恍然察觉的时候,才会扼腕叹息。更有甚者,可能已经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并且亲口说了出来,却又被自己予以否定,直到事后追悔莫及的时候,更觉心酸、心塞和糟心。
作者有话要说:  
 
  ☆、53官场斗(上)
 
  53官场斗(上)
  上回书提到,那“复社四公子”座谈《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之事。却说光凌帝竟颁布此诏,究竟是何用意乎?
  原来,光凌帝之所以颁布《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允许各地亲王、藩王组建军队,对抗流寇和东虏,并允许无依无靠的宗室来南京寻求庇护。其目的,乃是通过这样一条简单的诏书,将天下宗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善于将兵的武将之才,一类是不善于将兵的文治之才。尽管其中不免会有错综复杂的成分,但大体上还是不差的。
  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的确有效地激发了各地拥兵自重的将领们的积极性,他们开始纷纷争着保护起那些,他们之前一直视而不见的宗室大王们。然后,开始自发的抵御起南下侵略的东虏和四处流窜的闯贼来。这些都是后话,也不必细说。
  却说此时的南京,已经成了大明的京师所在,而此时此刻,朝廷上下,虽然表面上看,依旧是一片友好祥和的气氛:南京的官员们帮着从京师远道而来的臣僚们安顿住所,彼此嘘寒问暖,真是叫人感动。然而,这种友好气氛,很快便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寒流所冻结。尽管寒流来到悄无声息,无影无形,但是敏感的政治家们,还是嗅到了异样的气息。
  当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夏允彝、夏复父子,一路辗转奔波,终于渡过长江,抵达南京的时候,哪里还有一丝一毫江南士大夫的形象,简直跟叫花子没什么两样。回想起当初定王的那句玩笑话:“那孤王若是把你扔在街上不管,你会不会变成叫花子?”当时夏复的回答是:“尚可卖文为生。”然而无情的事实和动荡的时局,让这父子二人在这一路上尝尽了世态炎凉,受尽了乱离之苦。好在南京城外还有他们夏家的一点产业,父子二人总算稍稍安心,吃了一顿饱饭,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便急匆匆的进了南京城,来到钱谦益府上。
  夏家父子向钱谦益揭露了京师百官们是如何只知道逃难,弃京师与不顾,更坐视史可法困守山海关,最终导致半壁江山,尽丧胡尘的千古惨祸。钱谦益面色凝重的听完夏家父子二人的述说,唉声叹息道:“此事,老夫也早有耳闻,可是眼下国难当头,实在是不宜再生内讧。至少在熬过眼前的危机之前,最好还是不要跟北党的人正面冲突,以免亲痛仇快啊。”
  钱谦益在东林党和复社有着极高的声望和身份地位,因此夏家父子也只好勉强认可,觉得似乎暂时跟“奸臣”们休战,一致对外,也是忠君爱国的一种表现。然而,他们的凛然大义很快便烟消云散了,因为又有一批人来到了南京。
  不知是谁呢?原来,当日行五百里的《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传到凤阳的时候,凤阳总督马士英便依据该诏,释放了因擅自起兵勤王而被囚于凤阳的唐王朱聿键,又接收了逃亡在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然后派人护送三王渡江,进了南京城。
  或许人们会说,不过是三王进京而已,何以让东林党的大佬们如此紧张呢?说来话长,这还得从万历四十八年的泰昌三大案说起。当初,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长子名叫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而神宗的嫡子名叫朱常洵。按照神宗皇帝的意思,是立嫡子朱常洵为太子,然而东林党的一班朝中悍将们却坚持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君臣斗了几十年,终于神宗不敌,立了朱常洛为太子,然后封朱常洵为福王。然而那太子朱常洛实在是命途多舛,一连闹出了三宗大案,在位仅二十八天便驾崩了,以至于为在历史上留下这位天子的痕迹,大臣们只好将万历四十八年这一年的下半年分割出来,用以标记泰昌这个年号。在这期间,东林党的干将们又对福王的生母郑贵妃大打出手,这便是三大案中的所谓的移宫案。如此大动干戈,从万历闹到天启,直到崇祯年间,才算勉强消停下来。如今,福王朱常洵惨死在闯贼的沸鼎中,被吃了人肉,这样说来,两代人的恩怨也该了结了吧?可是袭封的新一任福王朱由崧却好死不死的偏赶在这个时节,来到了南京,万一京师逃难来的朝廷大佬们借题发挥,清算当年的三大案怎么办?
上一篇:Blue+番外 作者:neleta(上)
下一篇:月之契 作者:飘舞的紫色雪(上)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