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首页 > 现代都市

风起之时 作者:Bei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




Tags:

 
    张风起道,“没有。”
 
    张月娘忙说,“我去热饭。”
 
    “你吃饭了吗?”张风起问向北。
 
    “在火车上吃过了。”向北道。
 
    张风起对姑妈道,“我不饿。”
 
    张月娘道,“一天没吃东西,怎不饿?”
 
    张风起道,“早上的烧饼还没吃呢,我饿了,就吃那个。”
 
    张月娘没再勉强,出去了。
 
    张风起指了指房间那边道,“炉子上有热水,你洗洗。水不够,你自己去前院提,要是洗衣服,晾外面绳上,一夜就干了。”
 
    他说得分明,不像会犯糊涂的样子。
 
    向北抱住他,“你病了,怎么不告诉我?”
 
    张风起道,“没事,我睡一觉就好。你跟我挤挤吧,幸好席子宽,不然只能打浆糊把你挂墙上了。”
 
    向北将额轻抵他滚烫的额,低声笑道,“我是年画啊。”
 
    “那过年的时候,我考虑考虑。”张风起道,灼热的呼吸拂在向北脸上。
 
    “考虑什么?”
 
    “看看把你贴在墙上还是门上。”张风起说。
 
    向北笑出了声,抵着他的额,感受他高温的气息熨烫着自己。
 
    灯光如豆,室内将明将暗,眼前的人朦胧而模糊,向北忽然有瞬间的迷失,难道自己还在梦中,繁华的都市怎会变成陌生的茅屋?
 
    他伸手触碰张风起的脸,“风起,我真的在你身边,不是做梦?”
 
    张风起笑道,“是啊,你找到我了。”
 
    向北抱紧了他。
 
    洗漱完毕,回到屋内,张风起已经睡着了。
 
    向北揭起灯罩,吹熄了灯。
 
    月光从敞开的窗倾洒进来,满室清辉,让整个房间似真似幻。
 
    赶了一天路,从五光十色的城市来到寂寞幽暗的乡村,不由得向北不产生错觉,似乎身在梦境。但怀中的体温如此之高,清晰的烧灼着他的每个神经,告诉他这不是梦。
 
    是的,他找到他了。无论是明亮舒适的都市华厦,还是肮脏狭小的乡野草屋,他和他在一起。
 
    第二天,向北生平第一次在鸡鸣中醒来。
 
    张风起还在睡,烧退了不少。桌上摆着几张油饼,大概是张月娘端来的。
 
    衣服果然一夜就被风吹干了。
 
    向北去前院提水。
 
    走过正屋侧窗,传来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听他们连连提到起娃儿起娃儿,想是对张风起的昵称,向北停住了脚。
 
    这些窗子都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遮着。
 
    从他们互相的称呼中,向北知道里面是张月娘和张风起的三叔四叔,张月娘丈夫下地干活去了。
 
    原来张风起的病不像张月娘对向北说得那么简单。
 
    在他们的来言去语中,向北才听出事情的始末由终。
 
    
张风起父母承包的果园属于乡里的果园场,原是全县的水果基地。改革开放后,因疏于经营管理,日渐颓败。几年前分包给了个人,大大小小有几十户。张风起家是从一个大户手里转包的几亩。
 
    经过这几年承包户的辛勤劳作,萧条的果林枝繁叶茂起来,以桔子和桃子为主。果实个头虽小,名气也不大,但味道甜美,没什么农药,在周遭县市颇受欢迎。
 
    效益还算可以,小户得以糊口,大户有望脱贫。
 
    然而怀璧其罪的道理古今皆同。
 
    
年初,上面传来风声,要清理整顿违规乱建的开发区,使得县委书记想借此升迁的计划化成泡影,而且很有自扇耳光的可能。唯今之计必须找到一项足以炫耀并博取上级欢心的政绩,既可遮掩“失误”,又可名利双收。
 
    本地能拿得出手的产业也只有这片果园了。
 
    于是一夜之间,果园归了县里,承包户被赶了出去。之后,县里向市里提了申请,说是县政府牵头,搞了个示范果园,几年下来,颇见效益。
 
    准备把这项成果对农村推广,大力扶植农民发展经济果木。希望市里能支持一笔资金,用于给困难户买树苗等等。
 
    上面随即派了考察小组,正值一眼望不到边的嫩桃坠满枝桠,领导连连夸好。回去后,立刻下拨了三十万的辅助金。而此时这园子已由县里转租给了两个外地人。
 
    
承包户们经营几年才把园子侍弄齐,投入的成本尚未收全,竟就成了县政府的功劳,自己连苦劳也没沾上。眼见自家果实被别人采摘装箱,耿直忠厚了一辈子的张老五旧疾复发,终是没能调养过来,在阴霾的雨季病故。
 
    母亲托了人给儿子捎信,又哪里知道儿子正奄奄一息,挣扎于生死边缘。传话的人没能找到张风起,只打听到工地崩塌,多人出事,具体情况不甚了了。
 
    捎回信来,母亲心痛如割,伤夫忧子之下,病势日重,没有熬到儿子回来,在湖水涨起前,郁郁而终。
 
    待张风起回家,已是人事全非,只剩淹过水后无法居住的几间空屋。
 
    
他暂居到姑妈家堆放杂物的草屋,过了几日,生了病,烧一直不退,张月娘拉着他去县医院看了两次,开了方子,但始终不见好转。张月娘觉得再也不能拖下去,让两个哥哥出钱带张风起到省城瞧病。
 
    两个哥哥却支支吾吾,百般推诿。
 
    张月娘说起二哥如何小小年纪历经艰辛抚养弟妹,又是如何为给他们成家立业背了十几年的债。讲到兄嫂在时,对他们怎样照顾帮衬,话简明平实,但闻者足以动容。
 
    两个哥哥亦有些无言以对。
 
    沉默了一阵,三哥道,家里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再说得这病的没几个好的,不如按旧例,给张风起吃了那药,保住他的命也算对得起兄嫂。
 
    “那是什么东西,能给他吃吗?”张月娘厉声道。
 
    “你要这么说,这闲事我不管了,随你折腾去。”三哥并不示弱。
 
    “闲事?”张月娘道,“四哥,你也说这是闲事?”
 
    老四嗫嚅半天,没说话。
 
    张月娘叹了口气,“好,我不说二哥二嫂,就说起娃儿,远的,暗的,碎的,都不说,我只说两件。”
 
    
“头一件,三哥你儿子今春聘的媳妇,问二哥借了五千块钱;二一件,四哥你家云生去冬验兵,送了人武部六千块,也是跟二哥拿的,这一万多块钱,你们都知道是起娃儿在外面挣的……”
 
    她话没说完,老三“嚯”的站了起来,“你这什么话,我聘儿媳妇倒要问侄子拿钱?”
 
    说着,他向门外走,“没功夫跟你磨牙,家里一身事。”
 
    老四跟着出去了。
 
    只剩下张月娘一个人在屋里。
 
    等他们走远了,向北去井上拎水。
 
    一个四十多岁背着药箱的人进来,喊道,“张家姑娘在屋吗?”
 
    张月娘出来道,“是许医生啊。”
 
    村里小诊所的大夫刚替人打完针,顺路来问张月娘能不能去把拖欠的药费结了。
 
    张月娘拿不出钱,向北说他去结。见他和张风起关系很深,张月娘同意了。
 
    从张月娘家到诊所很有一段距离。
 
    没到正午,日光并不强烈,风中渗透着夏天的躁暖,无端让人烦闷。
 
    沿途一派乡野光景,放眼望去,空空荡荡,只有宁静的田野和潮湿的土地默然的伫立。
 
    纵横交错的小径被各式车轧得高低吭洼,对习惯都市平坦的向北来说很新鲜也很难走。
 
    快到湖边时,震耳欲聋的船只噪音扑面而来,打破来时的安宁。
 
    许医生是健谈的人,一路走,一路跟向北聊天。
 
    和其他人不同,他对张风起家的事并不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在闲谈中讲述了前因后果和相关的方方面面。
 
    又说到张风起的病在此地很常见,据信是由于大湖涨水,潮气太重引起的持续高烧。多数人短时间即可康复,但也有像张风起这样时间比较长的。
 
    
乡间有一味土药可退热,不过对智力损伤极大,吃过的人从此变成痴傻。以前在病人已入膏肓,大夫束手无策之下,亲人为了保住他的命,只得给他吃这种药。近十多年,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就算本地医院没有良方,也可到省市大医院求治,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悲剧。
 
    潮水已退,堤坝上还残留着防洪工事,许医生和向北顺湖岸往前走。
 
    他指着一个地方对向北道,“你看,那儿就是风起的家。”
 
    
向北抬眼望去,果然有几间破瓦房,很明显经水泡过,墙体到屋檐下仍湿漉漉的,长了厚厚的青苔。一些可能是从房内冲出来的东西在门边烂成一团。但没看到树。只是地上散落不少树桩,都是新锯的口子。还有几根才伐不久的树杆靠着院角,有个中年男人正引导几个年轻人抬上卡车。
上一篇:季末不寂寞 作者:离壬
下一篇:跪求换剧本 作者:一懒众衫小

声明 :本站内容转至互联网,所有资源版权均为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站内所有作品、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